你好,欢迎光临山东中西医结合干眼防治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干眼相关知识
干眼相关知识
干眼相关知识

干眼防治中心特色防治干眼方法

     时间:

      叶加味散系列方剂应用临床几十年,疗效可靠,简便易行,同时具备以下创新性:
      1.创新性的提出根据“分阶论治”,即在干眼的未、轻、中、重的四个不同阶段以相应的中西医结合措施进行干预。
      在干眼的“未病”阶段,提出通过“干眼保健操”结合20/20/20原则进行干眼的预防。
      在干眼的“已病”阶段,根据临床经验及文献研究,首先,将干眼分为四型,
      即:肺阴不足型、阴虚湿热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
      其次,针对干眼辨证分型,在山东省中医眼科名医张皆春老先生《张氏眼科针药妙施》中记载“白涩病方”基础上化裁出“桑叶加味散”内服1号及雾化1号方、内服2号及雾化2号方、内服3号及雾化3号方、内服4号及雾化4号方分别治疗不同证型的干眼患者。
      再次,将中医辨证分型与西医轻重程度指标相结合,即:肺阴不足型(轻-中度)、阴虚湿热型(中-重度)、脾肾阳虚型(中-重度)、肝肾阴虚型(中-重度);
      最终形成中西医结合分阶论治干眼, 即:对于轻度、中度干眼治疗方式以中药内服联合中药雾化为主,必要时使用人工泪液及0.05%环孢素A,即:眼部干涩难忍,急需缓解症状者予玻璃酸钠润滑眼球,伴眼部炎症者予0.05%环孢素A控制局部炎症;
     重度干眼则中西医并重治疗,即:中医方面:中药内服及雾化联合针刺;西医方面,使用0.1%氟米龙滴眼液抑制炎症反应,两者双管齐下共同治疗重度干眼,最终通过中医干预方式,减少西药的使用,缩短西药应用的疗程,以期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眼优势互补,减少发病率及复发率,提高治愈率,最大限度的减少毒副作用。

 

      2.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明确山东干眼发病率,归纳干眼中医证候
      本项目首次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山东省干眼发病率及危险因素,对山东省乃至全国干眼防治有重大意义;同时也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总结归纳干眼中医辨证分型,在厘清干眼中医辨证分型的同时,有助于对目前社会生活环境下干眼的中医病因病机的进一步了解,同时也可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干眼中医辨证分型与干眼西医观察指标相关性,从而制定出标准化的干眼证候评价方法,从而推动学科进一步发展。
      3.探索治疗干眼的中药内服制剂及雾化制剂的新药研发
      本项目所用“桑叶加味散系列方剂”均为本课题负责人发明专利,是对名老中医多年临床经验的总结。现拟通过本项目科学客观的提供一种效验、价廉、简便、无害的干眼治疗方案,同时探索“桑叶加味散系列方剂”的制剂研发工艺,以期形成治疗干眼中成药特色品牌,同时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4.建设专科信息平台及专病库
      通过本项目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研究建立专病信息库,依托平台及时反馈临床问题、改进诊疗方案,发现问题,激发科研思路,不断完善项目和发展创新,以此提高山东省乃至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干眼的理论及临床水平。
      5.形成防治相结合的干眼临床诊疗规范。
      本项目首先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探索干眼发病率、相关因素,梳理干眼人口学特征,探索干眼发病规律的同时,为干眼预防提供基础研究。同时通过流行病学探索中医四诊相关因素,总结干眼人群中医证候分类,以期与西医症状及体征诊断标准相结合,提出中西医相结合的证候评价标准。其次通过临床研究明确“干眼保健操”对干眼发病的预防作用,以及在西药干预的基础上,“桑叶加味散系列方剂”的临床疗效,为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提供I级临床证据。最后,以流行病学研究及高质量临床证据进行专家论证,最终形成防治结合干眼临床诊疗规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