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光临山东中西医结合干眼防治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干眼相关知识
干眼相关知识
干眼相关知识

现阶段干眼治疗的难点

     时间:

     

干眼为多因素引起的慢性眼表疾病,是由泪液的质、量及动力学异常导致的泪膜不稳定或眼表微环境失衡,可伴有眼表炎性反应、组织损伤及神经异常,造成眼部多种不适症状和(或)视功能障碍。

对于干眼的治疗,西医治疗的方式有很多。

  ①人工泪液、表皮生长因子等润滑眼表和促进修复的滴眼液;

  ②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抗炎药物;

  ③甲硝唑、四环素类等抗菌药物的治疗;

  ④睑缘清洁、睑板腺按摩、热敷熏蒸等物理治疗;

  ⑤强脉冲光治疗、热脉动治疗、泪道栓塞、湿房镜等;

  ⑥手术治疗。

1.润滑眼表和促进修复

(1)人工泪液:人工泪液的主要功能是润滑眼表,为治疗干眼的一线用药,其作为对症治疗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干眼。补充水液层人工泪液的主要成分包括玻璃酸钠、聚乙烯醇、聚乙二醇及聚丙烯酸等,其主要作用为补充水分和润滑眼表。补充脂质层的人工泪液包括含有脂类成分和模拟脂质结构的人工泪液,主要作用是防止泪液蒸发,延长泪膜的涂布时间,维持泪膜的稳定性。此外,还有模拟黏蛋白结构、增加泪膜与角膜之间黏附性的含羟丙基胍(guā)成分的人工泪液。

(2)促进泪液分泌的滴眼液:目前国内临床促进泪液分泌的主要药物是促黏蛋白分泌的P2Y2受体激动剂(地夸磷索钠),其作用机制是刺激眼表上皮细胞分泌黏蛋白,对水液和脂质分泌也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国外目前还有瑞巴派特等促进黏蛋白分泌剂,这类药物适用于黏蛋白异常型及混合型干眼。

(3)促眼表修复的滴眼液:以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维生素 A 等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滴眼液,具有促进上皮增生、维护眼表微环境的作用。中、重度干眼伴有明显角膜上皮损伤者应根据干眼的类型选择适合的人工泪液,并配合应用促眼表修复的滴眼液(每天2~4次)

(4)眼用血清制剂:自体血清和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部制剂含有各种生物活性成分,其作用为促进眼表上皮修复,改善眼表微环境,适用于伴有眼表上皮损伤及角膜神经痛等多因素的中、重度干眼。自体血清的制备和保存方法参见《中国自体血 清 滴 眼 液 治 疗 角 膜 及 眼 表 疾 病 专 家 共 识(2020年)》

2.抗炎治疗

    目前临床应用的抗炎药物主要包括3类,即糖皮质激素、非甾(zāi)体类抗炎药和免疫抑制剂。这3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及药物效能不同,因此在抗炎药物的选择方面应充分发挥各类药物的优势,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根据情况可以考虑联合用药。

3.抗菌药治疗

(1)局部用抗菌药:

①甲硝唑:主要用于与蠕形螨或厌氧菌感染相关的睑缘炎及干眼,可在睑缘局部应用 2% 甲硝唑凝胶,每天早、晚各 1 次,用药时间一般为2~3个月,以减少睑缘蠕形螨的数量。但是,使用期间须注意药物损伤眼表等不良反应。 

②红霉素、金霉素眼膏:主要用于睑缘炎和伴炎性反应的 MGD(睑板腺功能障碍),可局部涂抹在睑缘,每天早、晚各1次,用药时间一般为2~4周。

(2)全身用抗菌素:

①四环素类药物:适用于脂质异常型干眼,可口服米诺环素、多西环素,剂量尚无最优方案,可考虑间断使用或长期维持治疗。推荐米诺环素的成人剂量为每天100 mg,用药时间为3个月。多西环素的成人剂量为每次 200 mg,每天2次;1个月后减量为每次200mg,每天1次;2周后改为100mg,每天1次,维持2个半月;或 每天20mg,长期维持用药。但是,须注意胃肠道反应、光敏反应等。

②大环内酯类药物:具有刺激人睑板腺上皮细胞分化、促进脂质聚集及抗菌的作用,适用于重度或难治性脂质异常型干眼,尤其对全身应用其他抗菌药不耐受者可能有效。文献推荐每天口服阿奇霉素500 mg,连续服用 3 d,停药 4 d,7 d 为 1 个疗程,共 3个疗程,其安全性和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非药物治疗为干眼的基础治疗,尤其对于脂质异常型干眼及蠕形螨睑缘部病变者更为重要。 

1.物理治疗

(1)睑缘清洁:清洁睑缘对治疗各种眼睑异常(尤其睑缘炎)相关干眼非常重要,正确清洁睑缘可减少脂质等有害产物堆积,并清除螨虫等相关病原体。

(2)热敷熏蒸:通过局部加热使黏稠度增高的睑酯重新具有流动性,利于排出以改善或恢复睑板腺腺体功能。建议热敷时温度达到 40~45 ℃,保持 10~15 min。患者可使用家庭用热敷物品,如热毛巾、热敷眼罩、加热蒸汽罩等。在医院应用专业的眼部熏蒸设备进行定期熏蒸,可更好促进睑板腺睑酯的流动和排除。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在中医医师的指导下,采用特殊中药,包括野菊花、桑 叶、金银花和密蒙花等进行熏蒸。

(3)睑板腺按摩:睑板腺按摩包括家庭适用的手指按摩法和在医院进行的专业按摩法,如玻棒法、睑板垫法、镊子挤压法。基本原理是通过机械挤压睑板腺,疏通堵塞的睑板腺开口,排出睑板腺内的异常睑酯。手指按摩法经济、方便,患者可在家自己操作,但因挤压的力度有限,仅适用于轻度睑板腺阻塞者。专业睑板腺按摩适用于中、重度睑板腺阻塞者,因力度较大,挤压较为彻底,效果更好。对于睑板腺开口严重阻塞者,可用细的探针穿刺开口,以利睑板腺睑酯排出。

挤压时不仅要注意力度,更要注意方向。以免操作不当,反而进一步损伤睑板腺。

2.强脉冲光治疗

强脉冲光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治疗MGD导致脂质异常型干眼的方法,其可通过减轻睑缘炎性反应、热效应、杀菌除螨以及光调节作用等,缓解MGD及相关干眼的症状和体征。

3.热脉动治疗

热脉动治疗可直接加热上、下眼睑的睑结膜面,同时在眼睑皮肤面对睑板腺进行脉冲式按摩。其独特的设计避免了治疗时对角膜及眼球加热和挤压,大大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和患者的依从性,适用于脂质异常型干眼。

眼睛是喜冷不喜热的器官,这种方法仅是加热眼睑,促进睑板腺的分泌和排泄,避免了对眼球的直接加热。

4.泪道栓塞或泪点封闭

    对于使用人工泪液难以缓解症状的中、重度干眼,可考虑行泪道栓塞或泪点封闭。主要适用于水液缺乏型干眼,对其他类型干眼也有治疗效果。通过暂时或永久性封闭泪小点或泪小管,部分或全部封闭泪液排出通道,使自然泪液在眼表面停留更长时间。对于疗效无法明确的患者,建议先选用暂时性泪道栓检测疗效后,再应用永久性泪道栓。所有患者在泪道栓塞前均应行泪道冲洗。泪小点封闭术为永久性封闭泪小点,适用于不能使用或不能耐受泪道栓的患者。

5.湿房镜

湿房镜适用于各种类型应用常规治疗方法效果不佳的干眼患者。湿房镜通过提供一个密闭的空间,减少眼表暴露和空气流动所致的泪液蒸发,达到保存泪液、改善泪膜的目的。

6.治疗性角膜接触镜

高透氧的治疗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和巩膜镜适用于伴角膜上皮损伤或非感染性睑缘病变的干眼。可使用人工泪液保持角膜接触镜的湿润状态。治疗性角膜接触镜短期内可改善干眼的症状和体征,但长期佩戴存在感染风险,需严格按期复查并遵医嘱用药,密切关注角膜损伤情况。

7.手术治疗

对于泪液分泌量明显减少,常规治疗方法效果不佳且有可能导致视力严重受损的严重干眼,可考虑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包括睑缘缝合术、松弛结膜切除术、羊膜移植术、颌下腺及唇腺移植术等。


===友情链接===